大学生创业,没想像的那么美
导语:创新创业时代,大学生正成为创业的主角之一,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适合创业。这三个大学生的创业故事,可以展现出一些大学生创业成败的部分共性。这些共性说明,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创业,分析利弊,充分利用周围条件创业才能提供成功率。
“大学生创业的步,往往起到至关作用的是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,这也意味着,在‘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’的起跑线上,一部分人已经被刷掉。”一周多的大学生创业调研,这是记者听过的“凝练”的一句话。
创新创业时代,大学生正成为创业的主角之一,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适合创业。这三个大学生的创业故事,可以展现出一些大学生创业成败的部分共性。这些共性说明,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创业,分析利弊,充分利用周围条件创业才能提供成功率。
创业只因不想被束缚
蔡镇刚刚卖掉自己的“网站”——6个月前,他和同学花了3万元办成了这个类似于校园“京东”的网站,转眼间有商人找上门来愿意花15万买下它。
21岁的蔡镇身上有着一部分大学生创业者没有的优势:他出生于经商世家,父母在商业上的成功不断的熏陶和激励着他去创业。当然,优越的家庭条件决定了他可以不考虑初始资金,不考虑成败,起码父母对他的期望是只要是创业,我们都支持。
在两周时间里,记者采访了不下十位创业者,不论是成功者还是彷徨者,大部分情况如同蔡镇——父母为他们提供了初的资金,有的父母甚至还为他们想好了商业模式,铺好了关系网。“拼爹”,成为这部分创业者的共性。
还好,今年大学毕业的蔡镇是上进的。当他的个网站被商人“强制性”收购以后,他本可以去做CEO,但是他说,他不想给别人工作,只想自己干,后来他们又开始做教育机构类的公司,现在正在起步阶段。
记者问这个固执的年轻人,想没想过万一失败怎么办?他不假思索:没考虑过,我会不断尝试,有父母支持着我呢。
除了“痛点”还是“痛点”
27岁的杨冰是化学化工专业的博士。得益于长期在导师身边“鞍前马后”的历练,他在石油化学技术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。几年前,赶上石油产业风生水起的时候,他和几个同学合伙办起了公司。
创业人的艰辛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博士所想不到的。刚开始,他简单的认为“我们有技术有资金,只要努力,就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好”,但残酷的现实改造着他,在先进技术与客户要求的对接中,身为公司技术总监的他慢慢的转变着观念,“凡事慢慢来,你的技术再先进,与现实对接不上也等于零。”
大学生创业之难,更在于他们熟悉的领域之外,比如如何梳理商业模式,如何驾驭错综复杂的关系,通常让人一筹莫展。五年之后,杨博士总结出来,一单生意的成功与否,更多的是在技术领域之外,在虚与委蛇的觥筹交错中拉近关系,在亲疏有别的关系网络中找到“熟人”,公司才能打开生存之门。
还好,他还有导师可以“依靠”。一个个订单,一场场饭局,他都跟着导师跑下来,导师跟他说:“这就是创业,即使你不喜欢,它也在那里,你绕不开、躲不过,总有一天,你要独自面对这一切。你需要成长。”
近,让他郁闷的一件事是因为有客户欠公司的工程款,他硬着头皮去讨债,被人揍了一顿。对这位博士来说,科研才是他的强项,跑市场,拉订单,甚至要债已经远远的脱离了他擅长的战场。他的师兄、另一位创业者齐元峰说:“一位科研型的博士不应该把自己的价值观和讨债结合在一起;他应该把自己不擅长的业务交给合适的人去干,重回他的战场。”
有一个成熟的创业伙伴很重要
相对于前两位创业者,齐元峰是一位Boss级人物——30岁的他创业多年,参与过三家公司的创办。他说自己的成功源于高人的指点。
齐元峰还在读研的时候,一个在环保公司工作的本科同学多次到学校找他,跟他讨论公司某些项目的具体解决方案。“解决方案很靠谱,慢慢地,环保公司开始注意到我。”成立公司的笔资金,就是这家环保公司提供的。“大学科研力量强大,有问题也可以找老师、同学一起解决。”他说。
2008年他与人成立艾特克环保公司并担任副总,“总经理对环保业务不熟,但有钱,也看好环保市场。”这位有钱的老板为齐元峰的技术里注入了市场观念;3年后,也因为太看重钱,齐元峰与这位老板分道扬镳。
2011年他认识了第二个合作伙伴,从而打开了他的“另一个世界”。这个世界里,既有环保技术的高度和深度,又有环保市场里的政策视角。齐元峰说,这个伙伴给我带来了全新的环保世界观。
2013年,酝酿已久的兴硕科技成立,这是他创办的第三家公司。虽然,这家公司还不具备直接与污染企业对接的资质,主要业务是为环保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。但有校内和校外的联动,兴硕科技并不缺业务。“大都是企业主动来找我们,没出去跑过业务。”齐元峰说。
从一个对创业一无所知的菜鸟到三家公司的创办者,齐元峰说自己需要感谢每个时期搭档过的“导师”——每一位有经验的伙伴前后接力,把他带到了今天的高度上。
杨冰、蔡镇、齐元峰的创业故事说明,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要想在创新创业时代把握自己的命运,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。